早前林鄭月娥司長推銷政府的退休保障方案時提出「公義論」,認為由年輕人來供款支持長者是對年輕人不公義。言論甚為挑機,有意造成世代之間的對立。另一邊廂,有市民亦表示關心全民退休保障會造成分化,子女會依賴政府的全民養老金,忘卻傳統孝順和供養父母的價值觀。同樣關注世代分化問題,但後者的道德論述顯然超然於司長,並不只是向錢看。
全民退休保障不但不會抹殺傳統孝道觀念的重要性,反而能夠消除現行資產審查制度下所造成的世代分化,甚至能促進社會團結。
全民養老金學者方案建議於三方供款(政府、僱主和僱員;中小企僱主和僱員只需強積金部分轉移)下,65歲以上長者能每月領取$3,500養老金。其實金額與現時綜援制度差不多,單靠全民養老金過活的長者大多會是現行領取綜援的長者。現行綜援制度需要子女簽署「衰仔紙」,確定不再供養父母。於此制度,當然相對全民制度帶來更大的世代關係傷害,完全破壞孝道的觀念。然而,全民制度下,這些歧視和分化便不會存在。
於世界銀行的退休保障框架下,全民養老金只是其中一條支柱,需要個人責任和家庭的支持才能有一個更整全的保障。因此並不會削弱孝道觀念,子女對年老父母亦需有一定承擔。同時,全民制度更有助團體社會,加強市民對社會的歸屬感;共同享有社會資源,共同分擔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