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岳橋:2030:諸人的黃昏

政府估算,香港人口在2030年開始步向高峰,65歲以上人口佔26%,即每四個人就有一位長者。八卡地鐵,有兩卡可以全部劃為關愛座了。

到了2030年,我也快成了知天命的人;而對X世代的人來說,十多年後,他們也已步入或準備步入人生的黃昏。面對平均三個人照顧一個長者、面對少子化,本屆政府有必要有所作為。

今日是林鄭政府上台一百日之時,政績尚未見到,勞福局長羅致光已率先說全民退休保障這個討論多年、民間早有共識的政策「不研究、不諮詢、不推行」,日前行政會議成員暨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卻預言《施政報告》會提出引入外勞來港擔任院舍照顧員;林鄭做過社署署長,羅生和林生都在社福界縱橫多年,由這鐵三角去搞安老,政策、思維本應有深度得叫人期待,然而政府在安老之路上總顯得遲疑不前。

生老病死人生必經,「老病死」已佔去了四分之三。在香港,人由出生到受各級教育,都有很清晰的指引,路即使難行,至少香港人知道路在哪裏。到了老年呢?實在令人茫然。就算你是中產以上不愁開支,但要留在居住的社區得到安老照顧都難,因為輪候人多,服務名額少,去到必不得已要入住私家院舍,也會對可選擇的路茫無頭緒——就看看大埔劍橋的例子吧!政府疏於監管,令私營院舍也可以恐怖得很,肯付錢不代表你可以享受有質素的照顧。

安老是社會政策,推行得宜更可發展成為經濟產業,住院安老要人照顧、居家安老亦要專業團隊進駐社區提供服務、臨終照顧要跨界別的專業團體協作,更將會成為不同階層長者愈來愈需要的新興服務概念,這都成為青年勞動力工作機會及機遇,可是政府現在卻只拋出「輸入外勞」四個字,無異助長削減從業員薪酬,直接令質素下降,可見「安老」在目光如豆的政府眼中毫不專業,沒有遠景與願景,又怎樣可以搞得好?

沒錯,院舍長期面對的是人手不足問題。為什麼會人手不足?因為沒有年輕人肯入行。為什麼年輕人不肯入行?因為薪低、工作帶厭惡性、社會地位低。長遠政府必須將護理員專業化,解決這些令人不肯入行的因素,屆時只有人人搶工的份兒。

林鄭政府任期去到2022年,現在距2030尚有十餘年,現在不起步做嘢,恐怕到時未見黃昏,已身處無盡黑夜了。

原文載於《明報》時代版(2017年10月8日)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