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津最怕被濫用 便民不成惹爭端

(原文刊於《東方日報》2017年10月21日)

香港人最實際,有着數自然開心,可惜凡事都有例外,施政報告推出免入息審查嘅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市民每月最多獲三百蚊回贈,滿以為皆大歡喜,點知未推出就惹嚟濫用同埋「雨露不均」嘅爭議,搞到爭拗多多,簡直吹脹!

其實用膝頭哥諗吓都諗到啦,邊啲人可以盡享交通費補貼吖,咪就係嗰班穿梭中港兩地嘅水貨客囉。有立法會議員計過數,以上水至羅湖八達通來回收費五十蚊計算,水貨客一日走五轉,每月返二十日工,一個月交通費高達五千大元,分開用三張八達通卡,每月可賺取高達九百蚊。以現時本港約有二千名水貨客計算,政府每年要花一千五百萬元公帑招呼呢班友。水貨客係本港居民都算數嘞,如果係內地人,豈不是同紓緩市民交通開支壓力背道而馳?

咁到底有冇辦法堵塞漏洞呢?議員建議可以規定跨境車程只接受個人八達通卡,如果市民持有多張個人八達通卡,只可以有一張卡獲得補貼。咁做係就係解決到部分問題,之但係你有張良計,佢有過牆梯,萬一有內地水貨客借用人哋個人八達通,港鐵又可以check得幾多,到時盞又添煩添亂嘅咋。

仲有就係邊啲交通工具納入補貼範圍嘅問題。繼之前邨巴同紅色小巴不滿被拒之門外,家陣又輪到校巴要求一視同仁,再咁落去,爭拗只會沒完沒了。面對群情洶湧,運房局局長陳帆又係大耍官腔,一方面重申邨巴等收費唔受政府監管,另一方面又話會繼續聆聽市民聲音,講咗等於冇講。

最好笑嘅係,政府將呢個交津計劃吹到天上有地下無,其中一個主要賣點就係毋須審查,簡單易行,結果家陣爭議四起唔在講,實行時間表亦係蝸行牛步,官方目標係三個月內訂出最終方案,之後再向財委會申請撥款,並喺一年內盡快落實計劃,唔好忘記,呢個只係順風順水嘅樂觀估計,以港產官僚嘅辦事效率,拖得幾拖,等到呢幾舊水真係落喺市民袋,蚊都瞓蛇都死。

退一步講,即使解決晒上述技術問題,亦唔代表可以平息紛爭。有學者就指出,基層家庭方面交通開支金額較低,但所佔比例往往更大,結果獲得嘅補貼反而少過高收入家庭一大截,情況就好似差餉減免,愈有錢愈受惠,係典型嘅資源錯配。港產官僚開口埋口公帑要幫助最有需要嘅市民,連搞全民退保都以此做擋箭牌,又難怪畀人質疑嘅。

所以話啫,好多嘢一試便知龍與鳳,連交津咁小嘅事都搞到一鑊粥,仲話「好打得」喎,「好打有限」咋啩!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