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回王卓祺,為何高生津難以取代全民退保

文: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

日前,在梁振英政府時期任職中央政策組顧問的王卓祺[1]在明報撰文,借批評一本周刊的專輯,認定「香港拾荒老人悲歌 呼喚全民退休保障」,指媒體充斥煽情文字的年代,藉此使一些議題引起人們的關注,成為延續性的爭議,並以此回應同屬學者的楊森。本來學者論戰,各自有邏輯及事實作為根據,不過王某的文章內引述民間團體提出的「全民退保」(即全民養老金2064方案)中的資料有誤,為正視聽,故撰短評釐清事實,同時亦就高生津是否能取代全民退保作一些討論。

高生津金額高過全民退保嗎?

在與楊森的討論中,王卓祺指民間團體爭取的全民退保的金額約為3300元(2015年價值),「高生津」的金額則為3485元(2018年價值),比「全民退保」還要高。但實際上,2015年180學者及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提出的「全民養老金2064方案」,已清楚指出養老金額為3500元(2016年價值),計算通脹後,2018年的全民養老金金額約為3620元,若選擇預留較溫和水平的養老基金結餘,養老金金額甚至可以高達3700元以上[2],養老金水平要比高生津及長者綜援的標津金額都要高。

「高生津」+「公共年金」可取代全民養老金嗎?

或許有人會說,全民養老金的水平雖然比現有社會保障高,但畢竟高生津也有3485元,若然社會多數人領取高生津,便能取代全民養老金,全民退保此議題就會終結。不過高生津有兩個致命的缺點,使其難以代替社會保險制度。

首先,長者要獲得高生津必須要通過入息及資產審查。現時高生津個人資產限額為14.6萬,這個資產水平,甚至不足夠讓老人家應付一次俗稱「通波仔」的開支。長者獲得高生津後,就算再加上購買所謂的年金,也只能「暫時」解決日常基本開支(說「暫時」是因為年金實質購買力會隨通脹減少),但同一時間卻因資產過低,難以應付晚年醫療、安老、住屋及維修等大筆開支,到頭來顧此失彼,還是要終日為退休生活而心慌。

老本盡耗難令長者安心

更重要的是,長者退休後收入銳減,當物價隨時間上升,應急資產卻不足,同樣會使長者頓失安全感,長者貧窮的夢魘,只不過是轉個形式出現而已。無論因希望保有老本不去申請長生津,或是耗盡老本購買年金後申請長生津,都是殊途同歸,難以安心。

領取高生津必須「經濟審查」,到頭來還是令長者陷入兩難,要麼耗盡或轉移僅有資產「入閘」,要麼繼續「死慳死抵」自力更生!高生津實行後還有長者需「執紙皮」過活,這不正突顯審查制度的問題嗎?王卓祺反指「全民退保」根本不可能解決拾荒老人的問題,若非偷換概念,便是倒果為因。

高生津衍生的問題反證全民退保的必要

其次,高生津是靠政府經常性開支獨力承擔,政府預計未來50年長者社會保障開支平均每年609億,若然要高生津達到接近全民退保的效果,領取人數定必遠高於政府的預期,缺乏長遠融資安排的審查制度,經濟順境時也許問題不大,但當進入下行周期,或是社會出現持續大筆開支(例如起萬億人工島),其可持續性便很容易會出問題。

說到底,高生津只能算是一種有限度的社會援助制度,要麼覆蓋率有限,長者貧窮問題繼續難解,要麼覆蓋率增加,影響計劃可持續性,同時又衍生長者應急資產不足的問題。高生津會走向哪個方向?這是實證問題,但無論何種結局,也只是突顯審查制度的局限,反證全民退保的必要性。

「高生津」充其量只是「全民養老金」的「過渡版」

全民退保的設計,正正是要針對審查制度的流弊。全民養老金金額比現有社會保障金額都要高[3],並且免卻資產審查,長者不用為著獲得基本養老金而去減低應急資產水平。政府常說要鼓勵長者就業,但長生津厲行入息審查,卻又限制長者透過重投勞動市場獲得穩定收入。在設立全民退保後,身體狀況較好的長者,就能繼續投入一些有合理工資的工作,幫補生活,不用再擔心工資超過入息限額而失去基本的退休保障。最重要是當市民知道社會有一個確保基本退休保障的免審查制度後,自然能放心儲蓄,更好地規劃晚年生活,不需臨近退休時再左思右想轉移資產。與單靠審查制度相比,全民退保的防貧作用顯得更為合理,有助減少社會分化,改善社會風氣。

針對財政上的可持續性,全民養老金採用多方融資模式,在經濟好時會「好天斬埋落雨柴」,讓盈利達千萬以上財團透過累進利得稅,支持專款專項的養老基金;到人口高峰期或經濟面對週期逆境時,就可動用早年累積的官商民供款,確保計劃持續執行,全民退保的目標並非短期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建立一套能讓全港長者安享晚年,並能持續推行的社會保險制度。

當王卓祺語帶輕蔑,指某些媒體或少數人「對某些議題有定見,或讀壞書,恐慌過度,便會不知道自己有妄想症」。甚至認為這少數人的激情偏見或「失心瘋」,以至意見領袖都感情用事,是反映社會衰落的敗象的同時,或許我們要請教一下王教授,為何香港這個富裕社會,仍有這麼多長者要透過拾荒來「慌」渡晚年呢?誰才是令得這個社會變得衰落的元兇?

[1] 現職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

[2] 全民養老金方案同時會顧及計劃的持續性,因此領取金額維持在基本水平,若以2018年物價3620元水平計,至2064年養老基金結餘仍高達2685億。若將金額增加至3720元,2064年養老金水平則為680億元,足以過渡整個人口老化高峰期,可參黃於唱:〈香港退休保障制度及最新發展〉,2018 年3 月25 日

[3] 以2018年水平,高齡津貼為1345元,普通長者生活津貼為2600,高生津及長者綜援標準金為3485,民間全民養老金學者方案,則最少3620元(視乎預留結餘水平,可達3700元以上)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