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退保】幫周永新老年金方案計數 比政府估算開支少1萬億 夠用50年

(原文刊於《立場新聞》2016年1月8日)

【文:徐家健,曾國平,梁天卓】

周永新可持續老年金方案簡介

政府計算「不論貧富」方案50年的額外總開支:

23,950億

加上周永新教授最新建議的兩個假設:

一‧領取年齡為70歲,並隨預期壽命上升。[1]

二‧500萬港元資產審查、居港限制、並有長者選擇不領取等,保守假設只有9成人領取。

我們經濟3.0依據政府諮詢文件中的方法和數據,算出此老年金方案50年的額外總開支為:

13,650億

開支比政府公佈的少:

10,300億

相差鉅大,額外總開支縮減超過4成!

錢從何來?我們認為有多種融資做法。

建議一:一筆過投入6,520億港元,以每年實質回報3%計算[2],夠用50年有餘。

建議二:一筆過投入1,000億港元,每年注資209億元,以每年實質回報3%計算,夠用50年有餘。

建議三:不用一筆過投入,每年注資246億元,以每年實質回報3%計算,夠用50年有餘

以上估算相當保守。透過調節資產、年齡、居港年期等限制,我們相信計劃的成本可進一步調低。

下表比較了9成和8成領取率的不同融資方法:

考慮50年內只有2%回報的極壞情況:

周永新可持續老年金方案的經濟理念

從執行的角度去理解,周永新教授提出的可持續老年金方案與有幾十年歷史的生果金相似,主要分別是把領取年歲與預期壽命掛鈎。領取年歲與預期壽命掛鈎不但有助控制方案的新增開支,更令方案本質上從老人福利變為「長壽保險」(longevity insurance)。我們都不容易準確預測自己壽命的長短,長壽的風險因此令普通市民的儲蓄問題變得複雜。在年金保險市場發展並不成熟的香港讓壽命比平均壽命長的長者領取老年金,方案提供了一個一代人之間互相分擔長壽風險的機制。

跟現有的老人福利制度比較,周永新教授主張的老年金相對簡單,除了500萬元的資產限制,只要符合年齡和居港要求即可領取。在資產要求嚴格(如諮詢文件提議的8萬元)的制度下,監察欺騙行為的行政成本高,同時亦扭曲了大量市民的儲蓄行為。相比之下,500萬資產較難隱匿,審查成本明顯較低。同時,計劃並無限制長者工作賺取收入,長者無需為符合資格而退休,容許長者繼續貢獻社會。制度簡單易明,省卻繁瑣的限制,方案將會有效率地為長者提供保障。

 

作者簡介:徐家健,70後經濟學者,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畢業。現於美國克林信大學(Clemson University)經濟系任教,研究興趣還包括資源及環境經濟學、互聯網經濟和其他政策研究;曾國平,一九八一年生。華盛頓大學經濟系畢業。現於維珍尼亞理工(Virginia Tech)經濟系任教。研究興趣為國際金融及香港房屋市場;梁天卓,生於八十年代。畢業於明尼蘇達大學經濟系。現於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任教。研究興趣包括知識產權,地產樓市和發展經濟學。

注:

[1] 根據統計處的預期壽命推算,以預期壽命減15年計,將領取年齡於2024年提升至71歲、2034年72歲、2044年73歲、2054年74歲、2064年75歲。

[2] 約等如過去20年外匯基金的實質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