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報導】禁排兩隊被批做靚盤數 稱增精準度助迫切者 安老評估改制 林正財認社區照顧重災

(原文刊於《明報》2019年5月27日)

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圖)相信,修改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後,會有更多長者獲評估為有服務需要,並承認社區照顧服務未來會成為「壓力點」,故政府必須加強政策配套,令更多長者可居家安老。(賴俊傑攝)

【明報專訊】社會福利署擬更新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不再容許身體機能屬中度缺損或以上的長者同時輪候資助院舍及社區照顧服務,被外界質疑是「做靚盤數」。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接受本報專訪表示,新機制提升了評估精準度,料更多長者將獲評估為有服務需要,包括認知障礙症患者,冀將有限服務提供予更有迫切需要的長者。他承認修改機制後,社區照顧服務將成重災區,政府必須加強居家安老配套。

明報記者 陳柔雅

現時逾4.1萬人正輪候資助長者住宿照顧服務,津助及合約院舍最新輪候時間達39個月,另逾1.2萬人輪候社區照顧服務,平均輪候19個月。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已推行19年,林正財稱機制粗疏,容許雙重選擇,不少人見輪候時間長,「為買保險」,即使長者適合社區照顧,也照輪候院舍,結果隊伍混雜。政府提倡居家安老,惟機制「變相鼓勵人入院舍」。

指容雙重選擇 變相鼓勵入院舍

林正財說,新機制問卷更長,敏感及精準度較高,不容雙重選擇。港大團隊研究分析追蹤2000個接受院舍或社區照顧長者,其中以新舊機制評估500人,獲評有長期護理服務需要者由以往90%增至98%。他以此數字推算,改機制後會立即增加最少8%人輪候,但難言輪候時間長短,取決於供應等因素。

被批削選擇 稱身體轉差可重評

對於外界批評做法剝削選擇權,林正財說正接受社區照顧的長者若身體轉差,可重新評估及輪候院舍,並稱最重要是新機制評估精準度更高,能有效分辨有迫切需要的長者,「將有限服務先給更有迫切需要的人」。

此外,新機制首度納入認知缺損,意味無身體缺損的認知障礙症患者有機會輪候服務。林正財指出,新機制下合適入住院舍的長者由三成增至四成,料增幅不少為認知障礙症患者。他承認會為院舍帶來壓力,不少前線員工或院長對認知障礙症認知不足,需加強培訓。

社區照顧服務業將設資歷架構

林正財承認,改制後社區照顧服務將成重災區,目前社區照顧服務的量與質均落後,除要加快興建更多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增加改善家居與暫託服務,亦需加強照顧者、離院支援等服務,「要努力令服務更貼身貼心」。他透露政府將為社區照顧服務業設立資歷架構,冀令行業專業化,吸引更多人入行。

林正財指出,院舍及社區照顧服務使用量比例現為3比1,長遠盼逆轉至1比3,形容今次修改機制「是整個拼圖(居家安老)其中一塊」,長遠社區支援配套發展需「水銀瀉地」,才能達至居家安老。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