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症當前政府無能ㅤ抗疫基金明益商家 稅制改革社會均富ㅤ改善民生人人受惠

(原文刊於《立場新聞》2020年2月29日)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除了預計 2019/20 和 2020/21 年度分別錄得 378 億及 1,391 億赤字,並向每名 18 歲或以上香港永久居民派發一萬元。除此以外,其餘的內容都是新瓶舊酒,依舊對商界大灑金錢,對基層則小恩小惠。

經過逾半年的「反送中運動」和警暴泛濫成性,政府妄想以「十大紓困措施」等小恩小惠的民生政策處理政治問題,企圖轉移視線。農曆新年前夕,「新型肺炎」爆發,這邊廂市民「一罩難求」,社會人心惶惶,當民間提倡一些惠及社會的措施和政策時,無能政府卻一一以「自由市場」、「不可行」等擋箭牌拒絕實行。但是那邊廂卻對「有權有票」的商界大灑金錢,維護他們的既得利益,繼續禍港禍民。

市民缺口罩ㅤ無能政府盲目相信自由市場

由新型肺炎爆發之始,各地市民對口罩的需求急增,台灣、澳門以及新加坡等地區的政府迅速以「統購統銷、限制價格」等措施介入市場,回應市民需要。反觀香港,當市場機制已經嚴重失衡,無能的香港政府依然以「自由市場」為由,任由無良商人囤貨抬價;市民每天都要為最基本的日常用品疲於奔命,過著「買到口罩開心過中六合彩」的生活。不少基層市民更因缺乏口罩而選擇重用,甚至不能出門,即使沒有口罩亦要被迫出門的市民,更令其健康風險大增。

政府每每遇到這些問題時,都會為「自由市場」背書,以「違反公平競爭」作為擋箭牌。實情是,在不民主的政治制度下,政府只會重視商界等既得利益,懶理升斗市民的生活,任由他們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抗疫基金益商界ㅤ遠水不能救近火

政府於早前宣佈成立「防疫抗疫基金」,金額由原來的 250 億加碼至 300 億,然而基金內容大多用作津貼商界老闆,例如零售、飲食和旅遊業界等。基層市民雖然亦能從基金中得到一些補助,但是規模與商界卻是「蚊髀同牛髀」。再者,清潔工和保安員的津貼是透過外判公司去發放而不是直接發給前線員工,當中會否遭到公司扣減?基層市民真正能受惠的又有多少?

另外,政府在這份財政預算案中撇除全民派錢的金額外,五百多億的紓困措施中大部份都是商界受益,當中只有代繳公屋租金以及多發一個月的津貼金額能夠真正惠及基層,涉及的金額只約 61 億,約佔十個百分比。

政府寧願花七百億元一次性派錢也不願以一千億啟動全民退休保障,令全港長者能夠受惠的同時亦能結構性地改革退休保障制度。上述舉措都顯示政府無能短視,措施往往只是「遠水不能救近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拒絕為香港未來作長遠規劃。

財富再分配ㅤ稅制改革限富減貧

「反送中運動」和「新型肺炎」人禍,正好反映香港長久而來均在政治及經濟結構上傾斜於權貴階級的後果。政治上沒有真雙普選,政府長期與民意背道而馳;經濟上,在新自由主義下,香港的貧富懸殊居全球前列,堅尼系數已達 0.539 的新高

另外,政府估計經營帳目在未來五個年度中,每年都會錄得赤字。可是,這個提倡「理財新哲學」的政府卻沒有提出如何應對,只是再三強調政府公共開支連續多年佔本地生產總值超過百分之二十,已較往屆政府做得多。政府多年來不斷強調公共資源不足以應付人口老化、勞動力減少等情況,然而面對這些危機,林鄭政府卻沒有徹底進行稅制改革,以解決各種社會結構性問題。

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積極研究訂立全球最低稅率規則,改革稅制的同時,香港政府卻無視稅制公義,以稅務寬免去吸引更多私募基金在香港註册和營運,將香港更加推向金融化,變成一個更大的「金融賭場」。這些金融大鱷在香港賺大錢,取之社會的同時卻沒有用之社會。全民派一萬元的措施亦反映稅制不公的問題,有一些長居海外的香港永久居民亦能領取,他們沒有在香港居住時,為什麼他們又能夠領取?

因此,民間長遠社會發展運動(民社運)認為現時的稅制必須結構性地作出改革,而且稅制改革必須針對圖利最多的經濟活動,包括金融和地產市場的投機活動 — 不少已發展國家早已在這些方面徵稅。我們要求開徵入息稅、資產增值稅、股息稅、物業空置稅及土地囤積稅。而這些稅收須按「專款專項」原則,透過財富再分配直接運用於各項長期社會投資開支處理貧富懸殊問題,而非用於大白象工程或提供企業福利。

香港富人的主要資產累積往往是靠資產增值及房地產炒賣獲利,相關的徵稅卻付諸闕如,令香港出現嚴峻的貧富懸殊。因此,透過對大財團徵收更多的利得稅、向富人徵收股息稅和資產增值稅均是長遠解決政府開源及處理高齡化社會的當務之急。以大額股息稅為例,以現時主板市值 20 萬億元,平均股息 2.5% 估算,假設派發股息的一成需要徵稅,稅收已相當於 100 億元。

未來基金搵老襯ㅤ社會投資刻不容緩  

政府在二零一六年將 2,200 億元的土地基金轉成「未來基金」及往後每年財政盈餘 25% 至 33% 投入基金內,聲稱基金會選擇「與香港有關連」及高風險投資項目;基金表面是為人口老化積穀防飢,實際是要將市民的血汗金錢,投入國際金融資本的炒賣市場,更可能於未來用作興建大白象工程。民社運認為未來基金應直接運用於各項社會投資項目及長期的社會保障開支,而非用於大白象工程。關於香港的長遠社會規劃亦應由全港市民一起共議和決策,而非只是由一小撮所謂專家和權貴說了算。

我們再次重申,財政預算能惠及社會大眾,能有助改革結構問題,而非用來維護權貴階級的既得利益。政府如有心解決社會矛盾,決不可再如現時般依靠市場,更不可繼續偏袒財團和金融界的政策,而是必須透過改革稅制限富減貧,進行財富再分配

民社運要求政府在是次財政預算案中,必須回應積累已久的社會矛盾,並落實以下的社會改革:

(一)政府介入ㅤ全民抗疫

1.1 全球疫情嚴峻,停止偏袒商界,大力介入市場,確保市民能夠有足夠的口罩和日用品。

1.2 支援前線醫護及清潔工等工種,改善他們的裝備、待遇及工作環境。

1.3 跟進僱員被無良僱主「放無薪假」、「八折糧」或解僱等剝削勞工權益的情況,保障僱員權益。

(二)推行稅制改革

2.1 改革利得稅,令透過壟斷賺取暴利的企業繳交更多的稅款;

2.2 開徵入息稅、資產增值稅、土地囤積稅及物業空置稅,遏抑房地產等炒賣行為,透過股息稅限制富商的利潤;

2.3 恢復紅酒稅和遺產稅,並引入富人稅和奢侈品稅等向最有經濟能力者徵稅。

(三)進行長遠社會投資ㅤ反對公共服務私有化

3.1 落實免經濟審查全民退休保障制度

尊重主流民意,盡快注資並成立種子基金,建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讓所有長者得到基本養老保障,安心過尊嚴生活。

3.2 加強支援殘疾及安老服務ㅤ停止安老和醫療服務私營化

面對人口老化,政府必須在醫療護理、社區照顧及安老院舍服務作長遠規劃,針對未來需要,有計劃增加各項支援服務和資源,如大幅增設公營護老院舍服務,縮短輪候時間,對殘障人士及其家庭亦要大力加強支援。同時,政府須停止安老和醫療服務私營化的政策方向。

3.3 停止公共資產私有化ㅤ立即回購領匯(領展)

在股票市場重新購入領匯的基金單位,以及購買領匯的部份商場和停車場,特別是附近沒有替代性,可供公屋居民使用的商場、街市和停車場。

(四)增建公屋ㅤ設立租務管制

改變傾斜地產商利益的房屋政策,增建公屋對於近30萬公屋輪候冊家庭提供租金津貼,同步推行空置稅及租務管制以壓抑私人市場租金無限上升,而不是研究、研究再研究。

(五)加強基層保障及改善勞方的議價能力

政策介入以改善勞方的工作環境和議價能力以扭轉權力懸殊的勞資關係。最低工資改為一年一檢、立法標準工時、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和立法工人的集體談判權刻不容緩。

(六)落實五大訴求ㅤ追究警暴問題

政治經濟是互相扣連,缺一不可。政治問題不解決,市民基本人權備受剝奪,市民亦難有尊嚴生活可言。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追究警隊濫暴問題,落實真雙普選,重新取信於民,與民共議。

由十個民間團體在 2014 年發起的「民間長遠社會發展運動」(簡稱民社運),成員關注不同議題,包括爭取全民退休保障、房屋權益、反對私有化及商品化、關注基層勞工、護老、殘障人士權益。民社運旨在關注日益嚴重的結構性貧富懸殊及傾斜大資本的財經政策,要求政府必須考慮長遠的發展和社會投資,改革不公義的稅制,為香港的未來謀求新的出路。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