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星期日(6月19日),烈日下姊妹們走上中環街頭參與全民退保大遊行,許多基層長者不僅未曾跨區,更未曾到過彷彿代表香港核心價值的金融中心。姊妹對我:「無論如何今次一定要行出黎,唔係為左上一代、唔係為左下一代,而係為左整個香港。」姊妹深知政府不會兌現行政長官競選時的承諾,但仍要堅持下去,為的都是我們的香港,要讓香港人活得有尊嚴,長者可安心渡晚年。
全民性、免審查的退休保障制度,是要讓所有長者,不論性別、不論在職年期,都享有具尊嚴的退休生活。政府經常指出香港的退休保障制度有多根支柱,但其實這些支柱問題多多,尤其不利以女性為主的無酬家務勞動者和低收入人士,加上女性普遍較男性長壽。
強積金制度歧視女性 蠶食市民資產
強積金制度與「有薪工作」掛鈎,容易構成性別和社會階級歧視,導致退休生活水平的差別。現時強積金無法涵蓋超過64萬的無酬家庭照顧者(當中女性佔97%),亦把全港數以萬計以女性為主的家務助理被排拒於強積金制度外,同樣以女性為主的從事零散工作人士及低收入人士的供款額相對少,令她們的退休生活更不穩定。實在強積金無視及加劇了貧窮婦女化問題,家務勞動導致無酬家庭照顧者欠缺晚年保障,家庭崗位角色迫使婦女婚後工作趨向零散化加劇貧困危機,加上女性普遍較男性長壽,女性長者面對貧窮情況嚴重。加上每位婦女均有不同的生活際遇,實在難以要求這些女性在老年可以依賴家人而確保安穩的生活。
此外,強積金與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對沖的制度,更是對勞工的剝削,混淆了離職補償與退休保障的分別,大大削弱了強積金作為退休保障制度的功能。強積金制度亦強迫完全不懂得投資的工友進行投資,與政府教育市民在進行投資時要先了解投資市場的立場完全是背道而馳。
綜援制度令家庭撕裂 長者卻步
現行的社會保障以問題為本及補救性措施為主,本質上與退休保障存在差異。作為提供基本保障的「綜緩」制度關卡重重及帶有負面標籤效果,申請長者綜援既要資產審查、又要求子女簽署「衰仔紙」(沒有能力供養父母的證明書),加上負面標籤效應嚴重,令不少有需要長者因家庭問題而無法申請,或是基於尊嚴問題而拒絕申請,寧可以拾荒為生,加上綜援金額偏低,不足以應付生活所需,可見綜援制度並非一個令長者有尊嚴地生活的保障網。
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可保障基層婦女退休需要
根據聯合國《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9條(《公約》),締約各國須認同每個人均有權享受社會保障,包括社會保險。香港作為《公約》的適用地區,實有必要為長者的退休生活設立社會保險制度,由社會共同分擔人口老化所帶來的風險。
全民性的保障就如教育一樣,體現對於公民的基本生活保障,無論經濟狀況如何都應該可以得有尊嚴的退休生活。我們在地區工作上接觸的銀髮族街坊,許多對生活感到憂慮,即使稍有積蓄亦不敢動用,因為「洗一蚊,無一蚊」,甚至有街坊生病亦不敢使用醫療卷。有年邁母親表示先夫遺下的物業留有她與女兒名稱,資產審查令她無法獲取任何經濟支援,而女兒已組織自己的家庭故經濟負擔沈重,作為母親的她不忍啟齒要求女兒簽「衰仔紙」,怕損害關係,只好以橡皮筋紮實「褲頭」,鞋子破了亦不敢丟棄。以上的情況只是冰山一角,每三個長者,就有一個活在貧窮線下。貧乏的不只是資產,亦是心靈活在徬徨不安之中。
有性別角度才有真正保障
事實上退休保障政策對女性的自主程度和家庭生活有着重大影響。建全而有多根支柱的制度,能夠讓女性預視到晚年生活得到基本公民權利的保障,好讓她們有信心選擇自己的生活模式。最簡單的例子是婦女無需局限於傳統的家庭崗位,晚年可以有獨立而基本的財政保障,讓婦女自主生育決定,而撇下「養兒防老」的生育目的,解脫婦女於經濟上依附在家庭的框框。這改變能改善家庭經濟的互相依賴,各人不論貧富及性別都能夠享有自主的空間。
退休保障制度不只是對晚年生活作財政上支援,而是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發展有重大而關鍵的影響。隨社會變遷,性別及家庭模式趨向多元,由此依賴傳統家庭的經濟支援已經落伍。全民性的、有性別的角度的退休保障制度才能真正有效保障不同性別人士的需要,令每人有更大空間自主自己的生活方式,發揮才能使社會發展更多元及更有活力。
可持續的制度 建立安心的社會
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不但令長者受惠,事實上亦降低政府因人口老化所帶來的財政風險,對政府財政的穩定性帶來非常正面的作用。於人口老化問題尚未到達頂峰之時為計劃進行儲蓄,以應付高峰期的養老金開支,提昇計劃的可持續性。我們堅持政府必須盡快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讓所有長者,不論性別、收入、在職年期,都享有具尊嚴的退休生活,達致真正的「安享晚年」。
—–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一直致力推動性別平權工作,如欲了解和認識本會的各項倡議事工,歡迎瀏覽本會網站http://womencentre.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