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分級審查造數 —— 再論青年新政統一安老計劃的問題

(原文刊於《香港獨立媒體》2016年9月3日)

如何利用分級審查造數 —— 再論青年新政統一安老計劃的問題

 

【文:香港青年關注長者貧窮研究社】

退休保障研究,其中涉及一個重要範疇,就是對將來長者使用社會福利的推算。一般來說,此項假設大概可分為兩種意見。第一種意見,是認為隨著強積金越來越成熟,長者所累積的資產會比現時多,加上長者教育程度高,跌入綜援網機會下降,將來長者社會福利開支就有望減低,財經庫務局的官員便是這派的支持者,在他們制定的「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中,2041年後,只有45.2%長者需要領取帶經濟審查的社會福利,需領取綜援的長者更只有6.7%。(見下圖,引自政府退保障諮詢文件)

第二種意見則認為,面對未來人口越趨高齡化,長者的退休預算有增無減,加上扶養率趨向下降,子女供養能力減低亦可能影響長者收入。而近年對經濟預測均趨向悲觀,未來投資環境將更為艱難,單靠有限的強積金,並不能抵消多種負面因素。2013年替政府研究退休保障的周永新教授團隊,較為趨向這種意見,他們認為,未來長者對社會福利的使用率不會大幅下降,預計2041年有57%長者領取帶經濟審查的社會福利,領取綜援的比例佔17%。後來學者方案認為這種假設較為合理,繼續沿用。

為求做靚盤數壓低受惠人數

那麼,青政方案對未來社福開支較傾向於哪種假設呢,毫無疑問是第一種假設,不過他們的假設相比財經庫務局的官員更誇張,到2041年需要接受資產審查社會福利的長者急降至40%!(見下表)。此外,他們還假定社會上有15%長者連生果金也不領取。不要忘記,青政方案假設提到金管局投資回報只有1%,亦即是說,他們亦認同將來經濟前景悲觀,但市民反而更不需要社會福利,這顯然有違常識。

政府傾向審查制度的真正原因

為何青政方案會出現如此荒謬的結論?其實不難解答,這一切均源於為求「做靚盤數」,透過算術公式壓低領取人數。這種先有財政盈餘,再由此推算受惠人數的「量入為出」精神,實在有幾分特區官員的作風。

雖然這種方法並不符合社會實況,但政府其實能以行政手段,收緊審查資格,令到受惠人數與預期盡量精準,1998年金融風暴後,政府就將長者綜援改為以家庭作申請單位,沙士期間又乘勢縮減長者綜援11.1%,所以亦有論者認為,這類審查永遠不會爆煲,因為在「入不敷支」前,政府早就向最無議價能力的人士開刀了,幫助有需要人士只是審查制的表面口號,真正目的是透過控制審查門檻,將社會危機的惡果轉嫁至基層。

全民退保則與政府官僚主導的審查制度截然不同,坊間的全民退保計劃,多數會設立專款專項養老基金管理收入,能防止政府將儲備挪用到其他用途,而全民退保社會保險的性質亦避免了官員以收緊審查制度來壓縮對長者的保障。

更多相關資料:

分級審查方案有何問題——以青年新政統一安老計劃為例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