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觀點】李峻嶸:理財新哲學 應由全民養老金開始

(原文刊於《明報》2017年8月10日)

【明報文章】早前金管局前總裁、現任行政會議成員任志剛撰文討論規範特區政府財政政策的《基本法》第107條。任志剛指出,該條文不但沒有禁止政府制訂赤字預算,亦表明條文未有限制公共開支要保持於GDP(本地生產總值)的20%之下。因此,任志剛認為在經濟增長速度太慢時,政府可以增加開支和作赤字預算。任志剛發表文章後,即獲得在南洋訪問的特首林鄭月娥呼應。早在林鄭月娥競選特首期間,她已表明她有與「守財奴」曾俊華不同的「理財新哲學」,看來林鄭政府確是打算在任內顯著增加公共開支。

多年來,政府都實行非常保守的財政政策,甚至視「將公共開支維持在GDP兩成以下」為金科玉律。這是今天香港社會在醫療、安老、養老等各個民生領域都面臨嚴峻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曾俊華擔任財政司長期間,政府連年錄得大量盈餘,但在改善民生的財政投入卻一直未見積極,所以曾俊華的預算案往往未能令大眾滿意。若然林鄭政府真的揚棄昔日政府那些不合理、不科學的過分保守理財原則,那理應是好事一樁。

縱願增經常開支 不代表民生優先

然而,如果細心閱讀任志剛的文章和聆聽林鄭月娥的發言,卻令人不得不擔心政府是否會在適當的領域增加公共開支。根據任志剛的文章,他主張增加公共開支的原因是「香港在過去10年經歷有史以來偏低的經濟增長」,所以他支持增加公共開支以促進香港的經濟增長。而林鄭月娥也強調她的着眼點是提升香港的競爭力。「促進經濟增長」、「提升競爭力」似乎沒有可挑剔之處,但自從香港的工業幾乎消失後,大家都知道經濟增長不代表大眾生活質素的提升。而近年以增加競爭力為由所搞的基建工程更是爭議不斷。林鄭月娥和任志剛都有明示或暗示過要減稅,再加上財政司長陳茂波早在林鄭就職特首一職前成立了稅務政策組。稅務政策組的主要任務是檢視香港稅制的「競爭力」。由此可見,就算林鄭政府願意顯著增加經常開支,但不代表新政府的財政政策是以民生優先,而改革後的稅制更可能會比當下的稅制對富人和大財團有利。

透過理財新哲學顯示對民生的承擔

如果林鄭政府的「理財新哲學」的主要目標只是為富人和財團提供更多牟利的機會,而不是透過增加開支完善各項民生政策、推動產業多元來改善大眾的生活質素,那麼林鄭政府就算能擺脫「守財奴」之名,也不可能贏得大眾的認同和信任。相反,新政府如能透過「理財新哲學」顯示它對民生的承擔的話,則可對緩和社會撕裂作一些貢獻。要做到這一點,最好的方法就是推動已討論得太多、太久的全民養老金。

上屆政府透過政務司長辦公室在今年1月發表《扶貧工作及退休保障——進展和願景》文件(文件在林鄭月娥辭任政務司長數天後發表,所以林鄭月娥一定要為文件的內容負責),以否定民間爭取多年的全民養老金。在這份文件中,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的意見被引用為否定全民養老金的理據。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是由時任財政司長曾俊華指示設立的。該小組報告的主要信息是:由於香港的經濟增長放緩而且人口老化,所以政府應以控制開支增長等手段應對未來將出現的結構財赤。

不能以「理財舊哲學」否定全民養老金

但任志剛已經否定了曾俊華的財政政策,而林鄭月娥早前回應記者提問時更是形同否定了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的意見。既然如此,林鄭政府就不能再以「理財舊哲學」來否定全民養老金。更何况完善的養老政策不但可以改善長者生活質素,而且只要長者因為生活更有保障而增加消費,那對經濟也會有正面影響。所以全民養老金完全符合林鄭的「理財新哲學」。當然,商界總會繼續反對全民退休保障。但如果不大刀闊斧,透過顯著增加經常開支搞一項對大眾有利的政策,林鄭的「理財新哲學」又怎能會得到市民支持?

作者是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人文、設計及社會科學學部講師

[李峻嶸]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