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報導】綜援金額低 學者轟政府以長者開支模式計算

(原文刊於《東方日報》2018年2月12日)

有學者批評,政府計算綜援標準金時以長者開支模式為主。(資料圖片)

推行多年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即綜援,一直被指金額低,即使有其他特別津貼及補助金,亦無助申請人應付生活開支。有學者出席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時批評,政府計算綜援標準金時以長者開支模式為主,對普通成人的申請者明顯「唔夠使」,綜援雖有租金津貼,但金額在市場上根本無法找到單位。

政府文件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有232,134個家庭,約336,681人在綜援下獲得援助,綜援標準項目金額在過去5年間共上調超過18%。以單身長者和四人家庭為例,今年平均每月可獲發的綜援金額分別為6394港元和15,182港元。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出席會議時指,政府過去20多年無就綜援金額設水平調查,令其水平一直偏低,而根據2014年數字反映,60%領取綜援人士屬長者,令政府計算綜援標準金時參考長者開支模式,但其消費低,對正常成人而言,食物、交通等費用明顯不足。而租金由恆常金額改為津貼,單身人士只有約1800多港元,市場上難以找到合適居所,不少申請人更需用其他收入補貼租金。

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徐英偉解釋,過去綜援內的外出用膳金額有大幅提升,又解釋公眾的印象認為,綜援整體金額調整低,是因市場上部分消費項目減少,故調整水平與公眾觀感有落差。社會福利署高級統計師(社會福利)關啟明指,綜援金額調整參考統計處數字,以市民消費模式計算綜援金額,是合理計算及符合綜援計劃的原則。

另外,團體捍衛綜援權利大聯盟一行13人在會議前到政府總部外請願,要求政府調高綜援金額,取消調高長者至65歲才可領綜援的措施,讓長者及殘疾人士獨立申請綜援,並全面檢討綜援制度。前線社工陳順意批評,政府在未有清晰調查和計算60至64歲人士的生活所需下,便貿然削減金額,定必影響此年齡層長者的基本生活。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