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壞角度看年金

(原文刊於《蘋果日報》2018年7月17日)

向來沒留意政府年金計畫,一來於我太遙遠,二來身邊沒一個長者感興趣,直到昨天看同文左丁山先生談年金,才有一點概念,立即想到一個問題:sell年金的政府,到底有什麼心態?香港政府推銷的年金,不是社會福利,是保險產品。既是保險產品,必經精算師計得寸草不生,保證「冇死錯人」,比如說「男女有別」:女性平均較男性長壽,所以女性所獲的年金率,順理成章比男性低。市民買年金,以六十五歲男人投保一百萬為例,每月可獲約五千八百元,八十歲時「回本」,然後每月續領五千八百元,直至過身。
勞福局局長羅致光在網誌推銷年金時說:市民不知道自己有多長命,會形成慳得就慳的心態,「生活質素便自然大打折扣」,有了年金,可確知每月有多少「收入」,「避免過分的節衣縮食」。其實不太合理。試想像以下兩個情況:你是長者甲,存款只有一百幾十萬,你不會貿然拿出全副身家買保險,若買十萬年金,每月只有五百八十元從你左手交你右手(對,首十五年是自己「出長糧」給自己),你會因為多了五百八十元咁大把,致生活不「大打折扣」嗎?對真正有需要的人來說,十五年後即使有五千八百元月入,也是杯水車薪。你是長者乙,身家千萬,有幾層樓收租,不介意拿一百萬買保險,每月五千八百元其實對生活毫無影響,你買年金,只因為相信自己長命百歲,跟政府對賭,有利可圖。
說穿了,年金的真正意義,只在於它是一種對沖「長壽風險」的工具,至於對沖效用有多大,則見仁見智。孟子說:「矢人豈不仁於函人哉?矢人唯恐不傷人,函人唯恐傷人。」是說造箭的工匠,最怕箭不傷人,造鎧甲的工匠,最怕人會受傷,兩種心態都是職業使然。同理,政府賣保險,當然是最怕你長命。公共醫療越好,則政府賠錢機率越高,所以我擔心:越多人買年金,醫療會不會越差呢?莫怪我小人之心,只是看見推銷員陳茂波的尊容,我情不自禁就會向最壞的方向想。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