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報導】長者問年金 恒生中銀違規另推產品 團體批誤導 恒生:已處分職員 中銀:嚴肅處理

(原文刊於《明報》2018年8月13日)

由政府牽頭的終身年金計劃(下稱公共年金),首批總認購額49.4億元,不足發行上限一半,反應較預期冷淡。本報記者在上周截止申請前,與長者到多間銀行測試發現,恒生銀行及中銀香港有分行職員違規交叉銷售自己的年金產品,另外3間銀行的職員則拒絕講解公共年金,叫長者自行致電熱線查詢。

有經濟學者質疑銀行變相「搶客」,影響公共年金銷情;關注長者團體批評銀行誤導長者,要求年金公司改善恒常化後的年金申請及銷售程序。

明報記者

年金公司:已簽協議不容交叉銷售

香港按揭證券公司旗下香港年金公司回覆本報稱,已與每間代理銀行簽訂了銷售協議,不容許就公共年金作交叉銷售,就本報所述個案,會與相關代理銀行跟進了解情况。年金公司無回應銀行是否需要協助解釋公共年金,但年金公司指就公共年金的認購資格和程序,以及產品風險和特徵,在過去3個月,一共進行了48個培訓講座,培訓了超過3000個銀行前線員工。

恒生銀行回覆,十分關注本報轉介個案,已立即嚴正調查,有職員承認違規,並已向相關職員採取適當處分。中銀香港回覆稱不評論個別事件,若發現違規會嚴肅處理(見圖)。

上周截止申請的首批公共年金,總認購額49.4億元,不足100億元發行上限的一半。本報記者上周三偕兩名65歲以上長者,到粉嶺、大埔及油尖旺等多間指定公共年金代理銀行,以顧客身分向職員查詢年金計劃及申請程序,發現有銀行違規交叉銷售其他保險產品,以及拒絕講解年金計劃。

職員主動介紹自家產品 稱回報較高

其中位於大埔的中銀分行,記者與長者均明言希望查詢公共年金內容,惟中銀職員在介紹公共年金後,隨即主動推介中銀的年金產品,「你可以比較吓」。他表示,中銀的產品存放12年後,可為長者帶來近四成回報,較公共年金高,「當然是(中銀)銀行的產品較好」。

位於粉嶺的恒生銀行職員則在記者及長者表明希望了解公共年金資訊後,多番主動詢問是否也要查詢恒生的產品,「我們的產品更彈性和靈活」。他又說,認購公共年金可獲取已繳保費的105%,惟以投資60萬元為例,買20年入息期的恒生年金,保證金額已有63萬多元,非保證金額更達6萬多元,總額超過70萬元,「(我們的計劃)有17%增長,政府的是105%」。

匯豐東亞大眾只派表拒講解

至於匯豐、東亞及大眾銀行的職員,均拒絕解釋公共年金計劃,只給長者小冊子和認購意向表格,並叫長者自行打電話向香港年金公司查詢細節。其中東亞銀行其中一間分行,記者與長者向職員表示有意查詢公共年金資料,職員說「你打電話上去問年金公司」,記者再稱有問題想查詢細節,一名自稱經理的男子表示「因為我們其實只是幫它(年金公司)代收,不是銀行推出的」,又稱「分行唔會答你的」。

關焯照:銀行「接近做義工」 無推銷誘因

多名銀行業界人士向本報證實,與銷售其他年金或保險計劃不同,職員銷售公共年金並無佣金,銀行則收取年金公司較一般保險產品低的佣金。經濟學者關焯照認為,雖然中銀香港及恒生職員已涉違反協議,但年金公司及金管局要銀行「接近做義工」,銀行缺乏誘因,自然無意推銷公共年金,甚至違規賣其他金融產品。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認為,政府有責任加強監管銀行就公共年金的推銷,銀行更有責任向長者講解清楚內容(見另稿)。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