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峰:慎防政府年金變強制

(原文刊於《明報》2018年8月14日)

【明報專訊】政府年金(又稱公共年金)只有9000多人登記認購意向,認購金額不到50億元。這次申請只是表示認購興趣,沒有法律約束力。相信9月開始辦理投保手續時,會有不少申請者臨陣退縮、或投保資格被否定。最終決志參加計劃的可能不到6000人,認購金額不到30億元。

前年政府推出的銀色債券,限額30億元,結果7.6萬人申請,認購金額89億元。去年銀色債券第二期推出,財政司長換了人,宣傳不如前年,也有4.5萬人申請,認購金額42億元。政府年金一早就宣傳,政府寄予厚望,財政司長還說反應良好會加額到200億元。結果與預期落差這麼大,說明政府沒有掌握民情、堅離地。(岔開話題,今年財政預算案雖然有說政府會繼續發行銀色債券,我相信2018年會欠奉,避免搶年金客戶嘛!)

政府沒掌握民情 反應落差大

去年政府放風說要搞政府年金,坊間反應不錯。不過這些反應,多是所謂經濟學家或財經專家,他們從理財角度分析,認為年金提供穩定現金流,讓退休人士生活更有保證,應該大有市場。去年媒體鮮有訪問、分析長者對政府年金的看法和興趣。政府以為簡單的(plain vanilla)年金有市場,派發金額不用與通脹掛鈎、內部回報率(4%)不用上調益投保人,只有105%身故保障是應酬大家要求。市場調查對象錯誤,結果便有所偏差。差之毫釐,教訓立現。

政府年金是現任勞福局長羅致光首先提出。羅局長被譽為現政府中最懂所屬範疇政策的局長、智商最高(IQ160,但不是Mensa會員)。他和特首惺惺相惜,彼此都覺得自己關心勞苦大眾,但又相信自由經濟,否定福利主義,所以全民退保不可取。政府年金和強積金一樣,不是財政黑洞(根本是賺錢生意),是市民自付自取。特首要大有為,遇上財政司長提出理財新哲學,和上任切割。這新生事物就面世了。

香港年金公司作為依商業原則經營的保險公司,必須有長期穩定客戶來源,才能持續經營。今趟首次募集,反應如此冷淡,年金公司固然要檢討營銷方法,相信特區政府也會提前討論強積金接口政府年金的問題。

兩年前退休保障諮詢已有提及

把強積金和政府年金拉上關係,不是我危言聳聽嚇大家。兩年前由林鄭司長負責的退休保障諮詢(就是周永新教授覺得被擺上枱那次),羅致光提議的公共年金(諮詢文件附件六),已提出「計劃推行初期(例如首三年)由長者自願參與,日後(例如三年後)可考慮是否強制累積強積金超過15年的退休人士參與」。這個主張,符合特區政府既要照顧人口老化的社保責任、又不想承擔財政責任的「香港仔(即是走精面)精神」。而要在立法會通過強制退休年金計劃,大家心照,根本不是什麼難事。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