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報導】年金冷場不足奇 安老卸責最可恨

(原文刊於《東方日報》2018年8月14日)

港府大鑼大鼓推出年金計劃,結果卻是慘不忍睹,參與者九千多人,僅全港長者總數百分之一;認購額不足五十億元,不及預期額度的一半,與港府看好的二百億元更是天差地別。難為當局打腫臉充胖子,強調年金認購有一個「好結果」,簡直不知道「醜」字怎麼寫。

香港年金總裁劉應彬連日為年金計劃解畫,大玩文字遊戲,一時說認購額理想;一時說認購額反映市民冷靜,並非冷淡;一時怨天尤人,怪罪銀行推介產品時態度不夠積極,影響認購熱情,總之就是「死雞撐飯蓋」,對年金計劃本身的不足卻全無反省。

想當初,高官以「自製長糧」來推介年金計劃,彷彿只要購買年金,就可以如退休高官一般「咬長糧」,一世無憂。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此長糧」非「彼長糧」,年金計劃其中一大致命缺陷就是忽略通脹因素。以投資一百萬元計,需要至少十五年才能回本,雖然每月有五千多元回報,目前看似乎不算太差,但十五年後是甚麼光景,只消看看現在的物價比十五年前的○三年漲了多少,已略見一斑。簡言之,在通脹蠶食之下,十五年後五千多元的實質購買力可能只剩下如今的一半甚至還不到,如何能維持基本生活?

投資一百萬元尚且無法安老,投資低於此額度的更不消說了。因此,即使是最初對年金計劃抱有一定興趣的長者,只要計過、度過,最終都可能打消念頭。不難推斷,到購買年金真正簽約之時,打退堂鼓的只怕會更多,最終認購額將是低處未算低。

如果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那麼不好的開始就是失敗的一半,年金計劃甫開場就落得「悽悽慘慘戚戚」的下場,其實一點都不奇怪。說到底,年金計劃充其量是為有一定積蓄的富裕長者提供多一個投資選擇,但漠視基層需要,這是港府推卸安老責任的又一鐵證。

香港貧窮問題不斷惡化,而長者貧窮問題尤為嚴重,最需要幫助的是那些基層人士,也只有推動全民退保計劃,才能真正解決香港人的後顧之憂。另一方面,港府甚麼都缺,就是不差錢,不說外匯儲備高達二萬多億元,僅財政儲備就高逾一萬億元,只要港府肯承擔,解決安老問題本來並不是一件難事。可惜港府甘當守財奴,將長者視為財政負擔,以各種藉口推卸安老責任,無論是當年推出強積金計劃,還是如今鼓吹的年金計劃,出發點都是為金融機構提供發財良機,保障的是基金經理,而不是亟待援手的長者。

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港府對港人無比刻薄,對南亞假難民倒是十分慷慨,過去五年間相關財政預算已達五十億元,未來只會有增無減。更不必說,本港基建無一不延誤,無一不超支,這裏浪費幾十億,那裏浪費幾百億,結果納稅人的血汗錢被白白倒入鹹水海,而基層長者卻困頓無依。如此與民為敵的政府,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個!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