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想晚年潦倒,總想老有所依。但老人可依的是自己?是子女?還是政府?
瑞典已經步入人口老化,每五個人中有一人年屆退休之齡。雖然他們曾經改革退休方案,以求「可持續發展」,但退休福利仍然相當可靠,而且設有安全網,保障基層民眾能夠安享晚年。
(此乃瑞典模式專題報道之一,文末可看相關報道及專訪影片)
2006年已經退休的Roland,曾經在瑞典大型車廠工作多年。他可謂典型的上一代瑞典人,沿用舊制退休,每個月享受一筆為數不少的收入,相當於所有人都獲長俸保障。
福利主義上世紀在瑞典生根成長,退休金一直以來都是民眾所關心的一環。1957年政府曾經發起一次全國公投,提出三種退休方案,社會民主黨力挺的固定收益制(Defined benefit)獲得46%人支持,為得票最高的一個。幾年之後,瑞典政府正式改制,採用一個為人羨慕的退休金方案。
Roland退休後住在斯德哥爾摩北面的獨立屋,閒時與太太一起遛狗。(余俊亮攝)
舊制度:全民皆享長俸
在這個舊制度中,瑞典人只須工作滿30年,將來退休後,可以人工最高的15年作為基準,領取固定數額的退休金,約莫是昔日人工的六成。所以,好像Roland那樣,他不用估計自己尚有多少年日,計算應該如何平均分配,而是每個月安心領取定額退休金,直到百年歸老。
「我有三份收入來源,一份是政府退休金,一份是公司退休金,一份是自己的投資。」瑞典奉行集體談判權,工會代替打工仔向資方爭取利益。Roland昔日效力的大車廠,同樣與僱員有福利協議,包括在官方制度的退休金以外,另外再每月給老臣子一筆津貼。如此加起來,Roland的收入就不止是以前月薪的六成。
「我以前已買了車代步,亦置了這間屋。愈年紀增長,擁有的愈多,要再買的愈少。」Roland表示,雖然他已經退休,但根本不用左支右絀,緊縮過日子。提到在香港,不少人退休之後要旨意子女供養,Roland說在瑞典,反而有子女要父母「接濟」一下。
在瑞典,子女供養父母的情況不常見。父母若有能力,反而會資助子女。
隨着人口老化,瑞典在1990年代開始檢討退休金制度,構思如何才能「可持續發展」,不至於糧盡彈絕。結果多黨派在1998年達成協議,由固定收益制改為固定供款制(Defined contribution),1999年起開始實施。這次改革,成為了瑞典退休制度的轉捩點,並一直運作至今。
瑞典以福利制度聞名,透過全民高稅收支撐社會保障。(余俊亮攝)
瑞典現制:四層退休金
簡單而言,這是一個「退休金四層制」。最底的一層是全民退休保障,由公帑(亦即稅收)支撐。退休前供款不多,甚至是失業的貧窮戶,受惠於這張安全網,屆退休年齡後每個月可領取約8,000克朗,有配偶者約7,000克朗。
中間的一層是基本退休金,供款為每個月人工18.5%,當中2.5%交由基金投資。理論上,供款中7個百分點由員工供款,但由於退休金供款可作扣稅之用,一來一回,員工基本上不用為此付出;18.5%的其餘部份由僱主負責。若然人工微薄,將來取回的退休金不多,他們還可向政府申領安全網的餘額保障。
社會保障費 基本上所有瑞典老闆在聘人時都要交稅,佔員工薪酬31%。固然,這令僱主開支大增,必須另外計算要負擔多少成本,但這筆社會保障費成就了瑞典吸引人才的勞工福利,由病假人工、育嬰假津貼到退休金,都靠這份僱主供款撐起。這筆人工從來不會到員工手上,而是直接交給政府,所以瑞典打工仔通常只視那69%為自己的人工水平。 |
在基本供款外,正如前述,不少工會都與企業立有額外協議,保護打工仔權益。基本上,瑞典目前有四份主要的退休金協議,受保障的勞工人數多達九成。以白領為例,他們的僱主普遍額外將薪金5%撥入儲備,換言之,退休金總供款超過人工兩成。
最高的一重是「私己錢」供款,瑞典約半數勞工都另有儲錢或是投資,為將來未雨綢繆。
值得補充的是,用作供款的「收入」定義廣泛,包括申領綜援、產假津貼等,全部都按照比例撥歸儲備。理念上,是希望做到任何人,不論是就業、暫時休假或失業者都可以盡量儲蓄,他日晚年多個錢用。
瑞典九成打工仔都受惠於工會協議,享有額外退休金等福利。(余俊亮攝)
退休金:由權利到儲蓄
改行固定供款制實際效果如何,最少還有一段年日以後才能確定。但從理念上可見的是,退休金在昔日好像權利一樣,但現在有如強制儲蓄,責任落在每名民眾自己身上。他們工作得愈多,將來能夠享用的退休金就愈多;退休後每個月支取愈少,就能夠用得愈長久。退休後,當局會告訴他們,參照目前的瑞典人均壽命,他們的退休金每個月宜取多少。當然,實際要怎樣用就豐儉由人。
Roland作為上一代的幸運兒,坦言下一代將來的退休金或許不及他現在的好,包括他的子女在內。除了取消了固定收益制之外,亦有聲音關注2.5%供款交給投資基金,會否令血汗錢捲沒於市場之中。但整體而言,退休金大部份都由積蓄而非投資組成,而且政府作為負責機構,在行政管理和效率上都比基金或銀行理想。
引入退休金機制一世紀,瑞典的老闆、僱員和政府早已習慣供款,為晚年綢繆。反而,他們目前面對最大的難題,莫過於人口老化。目前65歲以上人口已佔比20%,預計將來還會進一步攀升至25%。政府最主要的應對方法,是延後退休年齡,由原本最早的61歲推遲至64歲,最遲年齡亦由67押後至69。這樣做,一來可讓瑞典人有更長的儲蓄時間,籌備更多的退休金;其次,養老不只關乎退休金,還包括市政府負責的安老護理。若然民眾有心有力,可以工作多兩、三年,這樣亦可擴闊政府的稅收基礎,微調供養和依賴人口的比例,對整個社會的福利制度都有好處。
在瑞典生活,你會習慣交很多稅。我認為沒問題,只要稅收用得其所。
瑞典民主黨被視為極右政黨,拒絕接收難民,近年得票節節上升,穩收國會第三大黨的位置。(余俊亮攝)
上世紀30年代,瑞典逐步走上社會民主主義,以高稅收廣推福利政策。大半個世紀以來,他們不但佐證了凱因斯的經濟學派有吸引力,亦走過新自由主義浪潮和金融海嘯的衝擊,在國際社會贏得口碑。瑞典近年面對新挑戰,人口老化加上新移民,瑞典模式能否走下去,已是不能迴避的問題。在斯德哥爾摩半個月,詳談或短聊的不下數十,大部份都看得樂觀,活得自在。瑞典人對瑞典社會的信心,可謂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