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報導】強積金轉年金 學者:必惹強烈反對 無助減社會保障開支 供款愈多愈感不公

(原文刊於《明報》2021年9月29日)

【明報專訊】政府最快明年1月向立法會提交取消強積金對冲的條例草案,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接受報章訪問時指,應該研究取消強積金對冲後如何配合公共年金,包括討論強制或自動將強積金轉為年金,他稱有關研究是下屆政府工作。有學者及工會都反對強制執行,也預計會引起社會反彈。港大學者周永新認為,強制執行的可能性不大,「一定反(對)到飛起」;浸大學者麥萃才則認為,強制執行對強積金供款較多的人不公平。

羅致光接受《星島日報》專訪時說,取消強積金對冲的修例草案獲通過的挑戰相當大,預期審議過程不會「順風順水」,又稱完成取消對冲後,須研究加強公共年金與強積金配合,他建議可探討3個做法,包括研究是否強制退休員工將強積金轉成年金;將強積金自動轉成年金,若退休者不願意可自行提取;以及維持現况,但以不同方法鼓勵更多人購買年金。

羅致光昨日出席活動時回應,強積金轉移至年金為日後需要研究的議題,「基本上(現在)未有研究」,指2015年12月26日的諮詢文件已提及並討論有關議題。翻查資料,扶貧委員會於2015年12月推出《退休保障前路共建》諮詢文件,文件引述當時任扶貧委員會非官方委員的羅致光建議推行公共年金,首3年由長者自願參與,日後考慮是否強制累積強積金逾15年的退休人士參與。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表示,若強積金轉移至年金是強制執行,相信「一定反(對)到飛起」,按目前情况,亦無助政府減少社會保障開支,他預計可強制推行的可能性不高。他舉例,縱使新加坡的公積金制度有強制轉移規定,但只強制保留一部分金額為最低退休金限額,投資於年金計劃。

周永新:新加坡只強制部分金額

浸大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有能力自行管理財務的退休人士,他們或有計劃利用強積金搞生意、旅行、投資等,令自己將來有更多錢花,若強制他們將強積金轉移年金,令他們運用有關款項欠缺彈性,對於有較多供款累積在強積金的人更不公平,但麥認為,最終是否強制轉移是社會選擇,由絕大部分人的選擇較好的做法。

冼卓嵐促加快取消對冲 鄧家彪稱自願轉移較可取

民主黨勞工及福利政策發言人冼卓嵐稱,不少打工仔女希望退休時,一筆過領取強積金作應急錢,尤其用於醫療開支。他舉例,現時強積金平均結餘約26萬元,若一名65歲男士全數轉為年金,料每月只獲約1500元,僅比生果金多33元。他促請羅致光加快處理取消強積金對冲,而非「打劫市民荷包」。

積金局非執行董事、工聯會九龍東總幹事鄧家彪表示,將整筆過積蓄、資產轉為每月收入是好事,甚至有助降低長者貧窮率,讓有資產無收入的長者獲得收入,但他質疑是否適合每個市民,指基層勞工辛苦工作至退休,等待領取強積金,強迫他們轉移至不熟悉的年金產品,一定惹起反彈,他認為自願轉移較可取。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