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意欲何為?評退休保障假諮詢

(原文刊於《立場新聞》2015年12月23日)

【文: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傳策組】

昨天(12月22日)扶貧委員會公布,展開為期六個月名為《退休保障‧前路共建》的公眾諮詢。一如民間團體所料,政府早已預設立場,透過操縱諮詢框架、堆砌數字及偷換概念,否定全民退休保障,毫無疑問,未來六個月只會是「假諮詢」。

預設立場,轉移焦點

兩年前,扶貧會委任港大周永新教授進行全民退保研究,不少社會人士曾予以信任政府,積極參與諮詢及發表意見。可是,當研究結論建議推行全民退保,政府卻翻臉不認人,先搬「數字龍門」,將統計數字由2041年推到2064年,再玩弄「語言偽術」,將七個完整方案拆散,換作「不論貧富vs.有經濟需要」的對立框架,誤導公眾。

從整個公眾諮詢文件以至框架設計來看,政府已對全民退保「落閘」,政府最新提出的「模擬方案」,建議八萬元資產以下之長者每月可領取3千多元,更是將「退休保障」與「扶貧」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混為一談。「退休保障」是一種如公共教育、醫療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對長者多年貢獻社會的回饋。扶貧福利,則是對有特別經濟需要的長者,以「社會援助」的方式提供協助。現在提出的所謂「方案」,既非「退休保障」,亦不能扶貧,政府只是故意將概念混淆,令諮詢失焦,使社會難以就全民退保進行討論。

以數據誤導公眾,排斥民間全民性方案

報告中政府反對全民退保的其中一個理由,是指勞動人口將大幅減少,認為全民性方案在財政上難以持續。然而,報告採用的勞動人口數據,是假設政府對勞動力下降沒有任何應對措施,並無計算政策介入後的影響,不少學者已批評其過於保守。事實上政府一直低估勞動人口數據,以2004年的勞動人口推算為例,低估了近20萬勞動人口,短短十年間的推算已低估了這麼多,何況是50年的推算。就算政府統計處的官員亦不諱言,有關數字只是推算而非預測。

即使我們使用上述不甚合理的勞動人口假設,只要將養老金水平調節在3500元水平,並為全民退保成立一千億的啟動基金(政府現已撥出五百億),到2064年方案仍將錄得千多億盈餘,顯示持續性相當穩健。

民間方案在「融資」方面最大特點,是僱主、僱員「無須額外供款」,只將現有雙方強積金供款的一半,投入到新計劃,加上政府將現時用於長者福利的既有開支(包括長者綜援的基本金額,長生津和生果金),及向每年一千萬盈利以上的大財團加徵1.9%利得稅。經政府注入專款專行的養老基金後,足以應對人口老化。這個惠及全民的退休保障計劃,財政上可持續至2064年,跨越香港人口老化高峰期。

其實民間團體及學者早在10月時,已提議將有關惠及全民的更新方案納入諮詢文件,但政府卻以「時間不足」為由拒絕,只許自己修改數據,不許民間更新數字,可見政府只是輸打贏要。

落實推行靠民間,由下而上真諮詢

對於梁振英政府一再失信於民,市民亦不會再次上當。因此,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不會認受」「不會出席」政府舉辦的五場「公眾諮詢會」,以示不滿。聯席將會自行在全港各區舉辦「民間公眾諮詢」的工作,包括(一)於全港五區另行舉辦大型的公眾諮詢會,直接收集市民的心聲,開闢官方諮詢以外公眾意見表達的渠道;(二)聯同大學民意調查研究中心進行民意調查,以反映市民對落實全民退休保障的意向;(三)聯同不同的勞工及社福機構,在社區進行大型的宣傳及推廣活動,亦會在適當時間,動員社會各界表達爭取「全民養老金」的決心。

在今年10月10日扶貧高峰會,扶貧會主席林鄭月娥曾向聯席代表承諾,出席聯席舉辦的「民間公眾諮詢會」。我們已再次「公開邀請」林鄭月娥參與由民間舉辦的公眾諮詢會,讓政府聽取民間社會的真正聲音,政府有沒有膽量面對市民,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