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退保短評(一)

(原文刊於「精算思政 Act Voice」Facebook專頁)

13006738_1045872082140840_6514208449404954078_n

文:陳清泉@精算思政

早前參加了退保聯舉辦的全民退休保障民間諮詢會。當中林鄭司長親自參加對話,觸發了我少想法。近來事忙,沒有時間做研究寫長文,只好草草記下幾段短文,望抛磚引玉,有助全民退保的討論。

爆煲不爆煲,原來甚麼都不改,都是爆煲。

全民退保諮詢文件推出之初,已經有不少評論指退保方案會「爆煲」,大概是指在推算中會出現入不敷支、以致把種子基金都花光的情況。隨之而來的是有年輕人大聲疾呼說任何要加年輕人稅去養老年人的方案都是不負責任的。然後司長也有類似「不希望加稅增加年輕人負擔」的言論。

我們精算思政看諮詢文件時,卻是很納悶。表面上單看數字推算,周永新教授的方案固然最終會「爆煲」。政府的所謂「有經濟需要」方案,額外開支也不少,但當然比周教授的方案支出少得多。以上推算都是假設政府現有的安老開支會放到退保方案去估算。

精算師不時都會做長期推算,例如做壽險公司償付能力測試,推算年期也是達到幾十年。不過我們做測試,未推算不同情境和方案之前,都會先算清楚基本情境到底如何。簡單講就是公司一路正常運作,會不會將來會「爆煲」?

司長講到不攪全民退保是因為不想加稅,那好像是說甚麼都不攪就不用加稅吧?但在文件中又找不到基本情境下,到底政府會不會「爆煲」?

民間諮詢會上,司長就給我們答案。原來是精算思政不夠「熟書」,財政司司長一早說了,2029年會有結構性赤字,之後又會把儲備都花光。

所以,之前罵林鄭司長加稅論是挑動世代之爭,是冤枉了司長。而大家去推算這個方案「爆煲」那個方案爆少一點,全是捉錯用神。

根本不論做不做退保方案,政府本身在基本情境已是「爆煲」。

那麼加稅的討論,就不應該再是「加稅增加年輕人負擔」。不管怎樣,都是要加稅。加稅到底加在誰身上,是有資產的人還是年輕人,是未有定論的。

而加稅之餘,要不要多加一點,比如去增加發展研究的投入(香港做研發的投入按GDP比例,一直是只有新加坡的三份之一左右,難怪競爭力不如人),或者攪退保好減輕年輕人供養父母的負擔,從而讓年輕人更能無後顧之憂的去追求理想和創業?這都應該是可以拿出來討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