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正論】年金派表反應冷 自製長糧難騙人

(原文刊於《東方日報》2018年7月10日)

港府甘當守財奴之本色不改,推卸安老責任更是一以貫之,從十八年前的強積金計劃到最近的年金計劃莫不如此。購買年金意向表昨日首次派發,結果卻遭遇冷場,證明市民眼睛雪亮,港府所謂「自製長糧」騙不了人。

港府上周推出終身年金計劃,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可以一筆過投保五萬元至一百萬元,第二個月起每月可收取穩定入息,直至終老。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全資擁有的年金公司負責人昨日「王婆賣瓜」,聲稱年金計劃反應踴躍,短短數日收到五百多個查詢,為平日的六倍,有信心首次發行的年金額度將達到二百億元,為原先計劃的一倍,可以滿足市場需求。

但理想是一回事,現實是另一回事,二十家零售銀行昨日派發購買年金意向表,惜乏人問津。在旺角一家銀行門外,有人大排長龍,記者現場直擊之下,原來排隊者並非為了領取有關表格,實際領表的寥寥無幾;在中環一家銀行,一個小時內只有數名長者索取表格。雖然外界早就預期年金計劃吸引力有限,惟從實際情況觀之,比預想之中的還要冷淡。

年金計劃遭冷場,說明市民不是那麼好騙的。以男性長者為例,須滿十五年才能回本,若六十五歲購買,活到八十歲才夠本,而香港男性平均壽命為八十一歲,年金公司的「精算」能力令人「佩服」。對七十歲或以上長者而言,沒有多少人能活到夠本的那一天,年金計劃更加「搵笨」。還有人擔心,若將棺材本投資於年金,患病時將無錢應急,提出部分保金則會蝕底。正如有年逾七十的長者直言,年金計劃「多此一舉」,不僅他本人無意購買,其他年紀相若者也興趣缺缺。

沒有人知道自己的壽數多少,年金計劃的最大缺陷就是回本期太長,與現時市面上琳琅滿目的壽險計劃沒有多少區別,與其說是保障長者,不如說是保障基金公司或金融機構,都是想方設法掏出長者的棺材本,港府更有與商界爭利之嫌疑,以致年金計劃甫推出,立即有保險公司推出宣傳單張,力證參與人壽保險計劃優於投資年金。更何況,不管港府如何將年金計劃吹得天花亂墜,對於兩手空空的基層長者而言,都是鏡花水月。

一言以蔽之,港府推出年金計劃的初衷不是安老,而是迴避安老責任。早有人指出,現時強積金計劃是由打工仔及僱主雙方供款,只要港府再供一份,就可輕易將強積金改為全民退保。問題是,儘管港府坐擁萬億元財政儲備,年年庫房水浸,以致有「窮得只剩下錢」之譏,奈何港府始終拒絕承擔安老責任,強積金也好,年金也罷,共同點就是港府一毛不拔。

最可恥的是,為吸引長者參與年金計劃,高官不惜鼓動如簧之舌,將之包裝為所謂「自製長糧」,彷彿只要投保於年金,打工仔就可以如高官一樣,退休後可以「咬長糧」終老。當然,誰都知道「此長糧」非「彼長糧」,民意對年金報之以噓聲也就在情理之中。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