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每用五元 就有一元用於長者?

(原文刊於《AM730》2019年12月12日)

已經開展了的服務,到了一定規模之後如果要大幅度增加服務經費,或大比例地增加服務供應量,都需要一個合理的政策說法,也要在財政理據上說得通。這種政策及財政秩序,對於政府來講或許也是無可厚非的。因此,問題正是要有一有效的機制來定期檢視服務提供情況及需求情況。

但對於大幅度增加社區安老服務,有幾點政策上及財務錯誤的觀念一直在制約着政府,令政府未能跳出框框。首先,特首及政府官員其實不只一次說過,現在政府用於老人福利上的資源已經很多,一個經常引用的說法是政府每花五元,便有一元用在長者身上。
從來沒有人清楚解釋過這個計算從何得出,只針對長者需要的安老服務,為長者提供各類福利金,都比較容易取得具體的數據。但對於其他公共服務,要把賬目算清楚就比較困難了。

長者人口入住出租公屋的比例比全港平均數高,但如何計算公共房屋資源的單位價格與老人福利的關係,卻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很難草率地以佔用單位的人數、入住人口比率或佔用單位數的比例,作過度簡化了的換算。長者也是香港醫療服務及醫院服務的主要使用者,但應該明白大部分入住醫院的長者,主要是佔用醫院病床,而不一定是大比例地消耗掉相對昂貴的藥物或用上最複雜及先進的醫療程序。造成長者佔用較多醫院病床的原因,正是因為護理及安老設施不足,令不少其實只需要護理照顧的長者,在無可選擇之下只能不斷進出醫院。香港的醫藥治療及護理服務界線模糊,因而也難以清楚計算長者在醫療衛生資源上的使用比率及具體金額。

因此,官員經常說的每用五元便有一元用於長者之說,令人覺得難免與人有水分之感。但經常把這句放在口邊,卻顯示了政府對於進一步調撥資源予安老服務的猶豫。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